黑龙江最新疫情情况(黑龙江最新疫情最新状况)
14
2025-03-11
面对突发状况和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,交警作为执法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重角色的随时切换 。前不久,在处置一起交通事故时 ,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四大队民警毛俊骅不仅严格按程序定责、耐心解释法律依据,而且当驾驶员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救助,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应的统一。
当时,延安西路虹梅路路口发生一起两车事故 ,现场执勤的民警第一时间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取证,并让两名司机将车挪到不影响交通的位置,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和释法说理。
没想到 ,责任认定后,全责方司机当即表示不认可,情绪也激动起来。
对此 ,民警在呼叫增援的同时,及时安抚当事人情绪 。
突然,该司机向民警求助 ,表示自己患有低血糖,此刻出现了头晕、乏力的症状。面对紧急状况,民警迅速奔向附近的便利店 ,购买了面包和水,帮助其补充葡萄糖,以缓解其身体不适。
渐渐地,司机脸上逐渐恢复了血色 ,说话也有了力气 。正在此时,增援警力也到达了现场。在两位民警的耐心解释下,该司机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、认可了事故的全责 ,也对民警的暖心之举表示了感谢。
在路上站岗执勤时,民警遇到突发状况的几率很大,既要做好执法者又要做好救助者 ,十分考验交警的执法素养和专业水平 。
对交警来说,规范执法是事故处置的核心基础,执法要规范 ,要注重细节,尤其是面对一些对事故责任划分有异议的执法对象来说,规范慎密的执法流程能够很好地提升民警释法说理的说服力 ,是确保交通事故处理公正、高效的关键。
在本案例中,民警严格按照程序对事故现场进行拍摄、记录,并将车辆撤离至安全位置,一系列操作体现了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。同时 ,通过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,结合现场痕迹和照片,民警全面了解事故的全貌 ,从而作出准确的责任认定 。这种规范化的操作流程,既是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,也是对执法权威的维护。
然而 ,执法规范并不代表流程的僵化执行,有时候,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化解矛盾 ,是民警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,灵活变通 、随机应变等能力尤为重要。
面对处罚时,当事人态度和反应很难预判 ,民警要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沟通方式,利用准确、简洁的沟通,向当事人解释法律依据和定责理由,帮助其理解执法决定 。更关键的是 ,在沟通过程中,与当事人进行平等对话,能够及时有效化解矛盾 ,提升执法的公信力。
此外,如遇到突发状况,及时呼叫增援很有必要 ,团队协作是确保执法高效、有序的重要保障。本案中,通过信息共享和任务分配,每个民警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,做到分工明确 、协同作战,有效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处理,有力提升了执法效率。
这个“教科书式”的执法案件表明 ,民警应对及时、处理精准,妥善解决问题的背后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实践、反思和总结,其中既体现着执法规范化的刚性需求,也蕴含着人文关怀的执法温度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