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郑州疫情上万人感染,郑州疫情感染者】
18
2025-03-16
上海首个镇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启动 、十条乡村振兴支持引导政策发布……3月15日上午,上海漕泾水窠里·大学村在金山区漕泾镇开村。该村以“思政教育 ”与“青年赋能”为核心,通过校地合作、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,搭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平台 ,吸引高校智力资源下沉乡村,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。
大思政课堂扎根乡村青年学子沉浸研学
开村仪式上,漕泾镇水窠里·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步启动。基地以金山区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实践为教材 ,推出首批“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示范路”等5条研学线路及8门实践课程。当天,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名学生登上了漕泾镇水库村的“乌篷船 ”,循着“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示范路”线路 ,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,在沉浸式研学中感受乡村振兴成果 。“这堂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,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‘四个价值’。”学生宋雪晴表示。
同时 ,水窠里·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揭牌,将引入高校师资,为青年打造“第二课堂 ” 。
校地协同育人才产教融合促创新
水窠里·大学村不仅是思政教育实践平台 ,更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载体。东华大学等高校通过“全国联合毕业设计”“青年实干家计划”等项目,将学术实践与乡村发展结合。未来将以大学村为支点深化校地合作,推动“论文写在大地上” 。
此外,漕泾镇联合北大汇丰商学院、原乡映客成立水窠里·朴门国际数字游民创客学院和未来实验室漕泾共创基地 ,通过实训营 、超级个体大赛、“水窠里·Talks ”等活动,为青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。首期圆桌对话聚焦“数字游民赋能乡村振兴”“AI时代未来技能”等议题,吸引专家学者与青年共话乡村未来。
政策资金双支持青年与乡村共成长
为激发青年活力 ,上海漕泾水窠里·大学村、数字游民国际村还推出十条乡村振兴支持政策,提供超600万元扶持资金,覆盖就业 、创业、宣传等领域 。创新打造的“青春驿站 ”盘活26套闲置农宅 ,为青年提供住宿、创作 、交流的共享空间,并整合民宿、数字游民之家等多形态住宿资源。此外,“青年驻村计划”首批招募20名青年开展3周实践 ,助力“青年带动乡村,乡村赋能青年”。
上海市妇联与市教委联合发起的“海鸥计划 ”也首次落地金山,通过创意营、招聘直播 、实践站等项目 ,护航女大学生职业发展。
水窠里·大学村是深化校地合作、推动青年与乡村“双向奔赴”的重要实践 。未来,该村将持续优化服务,打造“青年入乡、人才兴镇、产教融合”的创新样本,让高校的智慧与乡村的沃土结合 、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。